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数字孪生项目实施路线详解

数字孪生的落地实施堪称一项极具系统性与复杂性的宏大工程,其核心目标在于精心打造一个完整且连贯的流程体系。从最初的静态建模起步,逐步有条不紊地推进到整体界面布局的精心设计与开发,最终构建出一个与物理世界高度契合、功能全面且强大的数字孪生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精准复刻物理世界的各类特征与动态变化,还能为各行业领域的决策制定与高效管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技术保障,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步骤之静态建模

(一)现场信息采集

在启动数字孪生项目的静态建模阶段,深入且细致的现场调研工作是基石。我们充分利用无人机与手持扫描仪的先进技术优势,以高分辨率拍照和录制高清视频的方式,对钻井现场的各类设备,从大型的钻井平台到小型的阀门仪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信息采集。无人机凭借其灵活的飞行能力,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设备布局信息以及难以触及区域的影像;手持扫描仪则专注于对设备细节进行精确捕捉,记录设备表面的纹理、标识以及关键部件的尺寸等信息。所获取的丰富且详实的数据,为后续的建模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构建出的模型能够高度还原真实场景,具备极高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如同为现实世界打造了一个精确的数字副本。

(二)针对性建模方式

  1. 油气藏建模:考虑到油气藏深埋地下,难以获取其真实的影像资料,因此其建模过程极具挑战性。它需深度依赖地震勘探数据、测井数据以及构造解释成果等多源信息。地震勘探数据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揭示地下地质构造的大致轮廓;测井数据则从井孔内获取岩石的物理性质、含油气情况等详细信息;构造解释成果则整合了多种地质信息,对地下构造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同时,充分运用专业的油气藏建模软件,如 Petrel 等,借助其强大的算法和模拟功能,精准模拟地下流体复杂多变的运移过程,考虑到流体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渗透率、饱和度等因素,将其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构建出科学、精准且能够反映油气藏动态特征的数字模型。这一模型不仅有助于地质学家深入了解油气藏的内部结构,还能为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2. 井筒建模:以钻井设计方案以及实际钻完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料为依据,针对井下工具部分,通过实地参考实际工具实体,并进行详细拍照记录的方式,开展细致入微的设计工作。从钻头的形状、尺寸,到钻杆的连接方式、材质特性,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记录。同时,结合钻井过程中的压力、温度等数据,以及地层信息,运用专业的建模软件,如斯伦贝谢的 Techlog 软件,精确模拟井筒在不同工况下的力学响应和流体流动情况,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井筒的真实结构与内部构造,为后续的井筒作业模拟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3. 地面建模:既可以直接依据实体设备进行精确建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SolidWorks 等,按照 1:1 的比例构建出设备的精确三维模型。若项目处于建设阶段,且已存在 BIM 模型,或者涉及联合站等宏观场景,还可充分借助 GIS 系统中已有的地理信息数据,或者结合无人机拍摄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开展更为全面、高效的建模工作。通过将 BIM 模型与 GIS 数据融合,能够快速构建出包括建筑物、道路、管线等在内的整体地面场景模型,同时结合无人机影像对模型进行纹理映射和细节优化,确保地面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场景的布局与特征,为后续的生产管理和应急演练提供真实的场景模拟环境。

二、核心步骤之数据接入

基于现有的各类系统架构,全力推进对油气藏、井筒、注采地面生产、管道生产以及地理信息等多源系统的数据融合与集成工作。这一过程犹如搭建一座数据桥梁,将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汇聚到数字孪生系统中。针对不同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状况和技术特点,分别采用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调用专门设计的服务接口等方式。对于一些结构化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系统,如部分注采地面生产系统,可通过编写 SQL 查询语句,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所需数据;对于一些采用分布式架构的系统,如地理信息系统,可通过开发 RESTful 风格的服务接口,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与共享。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不同格式的数据类型,打破数据之间的隔阂与壁垒,实现数据在整个数字孪生系统中的顺畅流通与高效共享,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驱动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

三、数据存储环节

依据数字孪生系统独特的数据需求,借助先进的微服务架构,对统建系统和自建系统的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采集。微服务架构将整个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特定的数据来源或功能,如油气藏数据采集服务、井筒数据处理服务等。这样的架构设计使得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轻松应对不同数据源和数据格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合理、结构严谨的数据实体,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建模方法,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实体类型进行分类组织,如将油气藏数据抽象为油气藏实体,包含地质属性、流体属性等子属性。并进一步开展对实体数据的深度分析与应用,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模式和规律;实现数据的广泛共享与分发,通过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将处理后的数据以标准化的接口形式提供给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应用系统;同时对数据模型本身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从数据模型的设计、创建、更新到退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版本控制和质量监控,确保数据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价值。

四、核心步骤之模型渲染

(一)渲染的重要性

3D 模型渲染在将物理实体转化为虚拟数字模型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将复杂、抽象的物理实体,以直观、形象的图像或生动、逼真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将各种仿真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展示给决策者。例如,在油气藏开发模拟中,通过渲染技术可以将地下流体的运移过程以动态的动画形式展示出来,让决策者直观地看到不同开采方案下油气的流动趋势和分布变化;在井筒作业模拟中,渲染后的模型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井筒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变形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决策者迅速、准确地洞察问题的本质,高效评估各类方案的可行性与优劣,还能为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技术实现

采用前沿的 HTML5 和 WebGL 技术,搭配功能强大的 three.js 库以及具备游戏级品质的乐高渲染引擎,全方位打造出具有高仿真效果的数字孪生模型。HTML5 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和多媒体支持,为渲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WebGL 则允许在网页浏览器中进行硬件加速的 3D 图形渲染,无需安装额外的插件;three.js 库简化了 WebGL 的开发过程,提供了丰富的 3D 对象、材质、灯光等接口,使得开发者能够快速构建出复杂的 3D 场景;乐高渲染引擎则以其出色的细节表现和真实感渲染能力,为模型增添了逼真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协同运用,所构建的模型能够高度还原物理实体的每一个细节与特征,从设备表面的金属光泽到周围环境的光影效果,都能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视觉体验,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现场。

五、动作驱动环节

在完成静态模型的搭建,并成功接入设备实时数据后,借助数字孪生平台所提供的专业工具与技术支持,实现不同设备之间多样化、动态化展示效果的协同联动。油气藏、井筒与地面生产的动作驱动涉及众多特定元素,如油气藏中的流体流动、井筒中的管柱运动、地面设备的启停和运转等。通过编写专门的驱动脚本,将设备的实时数据与模型的动作属性进行关联,当设备数据发生变化时,模型能够实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例如,当油气藏中的压力数据发生变化时,模型中的流体流动速度和方向会随之改变;当地面设备的运行状态从启动变为停止时,模型中的设备动画也会同步停止。这些元素相互配合、有机协同,共同呈现出逼真的动态场景,生动展现物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与变化过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时、动态的数字孪生世界,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监控物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六、核心步骤之专业软件接入

(一)软件选择

根据建设单位实际部署的专业软件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筛选与油气藏模拟、井筒模拟以及管网模拟密切相关的专业软件。这些专业软件凭借其强大的专业功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为数字孪生系统提供更为精准、深入的分析与模拟支持。例如,在油气藏模拟方面,CMG 公司的 STARS 软件以其强大的油藏数值模拟能力,能够精确模拟油气藏在不同开采阶段的动态变化;在井筒模拟方面,Fekete 公司的 WellCat 软件可以对井筒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进行详细模拟和分析;在管网模拟方面,Siemens 公司的 SINTEF 软件能够对复杂的管道网络进行水力和热力模拟。通过选择这些专业软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孪生系统的专业性与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决策支持。

(二)接口建立

在数字孪生系统与选定的专业软件之间,搭建起高效、稳定的集成应用接口。该接口具备 “一键式” 数据提取、格式转换以及双向数据传输的卓越功能,极大地简化了数据获取、整理与装载的繁琐流程。通过开发定制化的接口程序,实现数字孪生系统与专业软件之间的数据无缝对接。例如,当用户在数字孪生系统中需要查看某个油气藏区域的详细模拟结果时,只需点击相应的按钮,接口程序即可自动从专业软件中提取所需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孪生系统能够识别的格式,实时展示在用户界面上;同时,当用户在数字孪生系统中对某个模拟参数进行调整后,接口程序能够将这些变化实时传输到专业软件中,重新进行模拟计算,并将最新的结果反馈回数字孪生系统。这种高效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数字孪生系统与专业软件之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联动,为数字孪生系统的展示、浏览与操作交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操作体验。

七、核心步骤之业务流程构建

(一)流程设计

紧密围绕数字孪生系统的业务目标,精心设计详细、实用且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工作流程。以油气生产为例,从油气的勘探发现,到开采方案的制定,再到生产过程的监控与优化,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规划。借助专业的业务流程软件工具,如 IBM 的 Business Process Manager 等,实现流程的快速部署与高效实施。通过可视化的流程建模手段,将整个流程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最终的落地配置全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使用户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流程节点的输入、输出和执行逻辑,确保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被清晰掌控与有效管理。例如,在配产配注业务流程中,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明确了从地质部门提供油藏数据,到生产部门制定配产配注方案,再到现场实施和数据反馈的整个流程路径,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二)技术支持

以 Flowable 为例,作为 Activiti 的重要分支,它是一款采用 Java 语言编写的轻量级业务工作流引擎。该引擎不仅与 activiti 高度兼容,还对 Spring、Spring Boot 框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能够灵活部署到任意 Java 环境之中。借助 Flowable,可实现对业务流程从建模、设计,到运行、监控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通过定义流程模型文件,使用 BPMN2.0 标准语言描述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和流转规则;在设计阶段,利用 Flowable 提供的设计器工具,直观地绘制流程图形;在运行阶段,Flowable 引擎能够根据流程模型自动执行任务分配、流程流转等操作;在监控阶段,通过 Flowable 提供的管理界面,实时查看流程的运行状态、任务执行情况等信息。此外,基于 BPMN2.0/BPEL 标准规范,为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可视化支撑,例如在配产配注这一关键业务流程中,不同岗位的用户能够基于数字孪生系统,顺畅地实现业务流程的流转,并按需调用专业软件的各项功能,确保业务目标的高效达成。这种基于标准规范的流程管理方式,使得不同系统之间的流程集成更加容易,提高了整个业务流程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

八、数据驱动分析环节

以油井产量计量模型为范例,将海量的历史油井生产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出精准、可靠的产量计算模型。首先,对历史油井生产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异常值和噪声数据,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然后,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根据油井的地质条件、生产工艺、设备参数等多因素,建立产量与这些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和模型优化,使得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油井的产量。当有新的生产数据实时录入系统时,基于该模型所部署的产量实时计算模块,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油井的最新产量,并将结果实时展示在数字孪生系统的展示界面上。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工具,如 Tableau 等,对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趋势图、对比图等,为生产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调整生产策略,实现生产运营的精细化管理与优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九、核心步骤之整体界面布局设计开发

(一)设计内容

展示界面的搭建工作涵盖了多个关键层面,包括整体布局的精心规划、视图视角的巧妙设计、基础模型的合理组合、环境效果的逼真渲染、漫游效果的创意开发以及二维报表的定制化设计。在整体布局规划上,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业务需求,将常用的功能模块和信息展示区域放置在显眼且易于操作的位置;在视图视角设计方面,提供多种视角切换功能,如鸟瞰图、特写图、360 度全景图等,满足用户对不同场景和细节的观察需求;基础模型的合理组合则是将不同类型的模型,如油气藏模型、井筒模型、地面设备模型等,按照实际的空间位置和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场景;环境效果的逼真渲染通过添加光影效果、天气模拟等,增强场景的真实感和沉浸感;漫游效果的创意开发则允许用户通过鼠标或手柄等设备,在数字孪生场景中自由漫游,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现场环境;二维报表的定制化设计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生成各种数据报表,如产量报表、设备运行报表等,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精细打磨与优化,打造出一个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界面,满足用户对数字孪生系统的多样化操作需求。

(二)布局示例

在典型的油气生产场景应用中,数字孪生界面通常采用左侧展示生产设备列表,右侧呈现具体生产状态信息的布局方式。用户只需点击左侧列表中的相应设备,右侧即可快速弹出详细的生产周期或历史生产数据等信息。而主界面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字孪生的核心内容,如油气藏的三维模型、井筒的实时工况模拟等,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交互区域,如参数调整按钮、模拟控制按钮等。通过这种布局方式,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设备,查看详细信息,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实现用户与数字孪生系统的高效互动,提升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效率与满意度,为油气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动作驱动模块可依据实际需求灵活决定是否设计或开发相关设备及流体的动作效果。数据存储与数据驱动分析模块,同样需根据业务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开发,若项目仅要求简单的展示功能,则可适当省略这两个模块的相关步骤,以优化项目成本与实施周期,确保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京ICP备18044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