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构造实体模型建立顶层方案设计项目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四川盆地在我国油气资源领域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其面积广阔,含油气层系丰富多样,地质构造状况极为复杂。在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中,传统的勘探手段已难以满足对盆地全面深入认识的需求,多目标、多层系、多领域、多信息的立体勘探手段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启动了相关项目,并委托北京地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外协研究。 本项目旨在从盆地整体视角出发,构建高精度且可迭代的构造实体模型。由于西南油气田此前尚未开展过盆地级别的构造建模工作,所以项目初期需要全方位、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数据资料现状,以及现有构造成果的应用状况。通过这些工作,为后续全盆地构造实体模型的顺利建立奠定坚实基础,进而实现大范围工区精细构造研究,达成全盆地构造三维可视化的目标,为盆地战略选区和风险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研究思路与流程

项目遵循严谨且科学的研究思路,按照现状分析、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应用场景设计,直至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概算设计的完整流程逐步推进。在现状分析阶段,对业务现状和信息化现状展开深入调研,全面了解西南油气田在构造地质建模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包括二三维地震资料的储备、解释软件的应用、项目数据库的部署及使用方式等,同时梳理分公司的数据现状,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需求分析环节则聚焦于业务需求和功能需求,通过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的紧密沟通与协作,精准确定项目的具体需求方向。在架构设计阶段,精心打造涵盖总体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等在内的多层架构体系,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功能设计和应用场景设计进一步细化模型的各项功能和应用场景,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最后,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投资概算,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成工作量

  1. 调研工作全面深入:完成了对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业务核心用户的全方位调研,涉及多个直属机关、二级单位以及用户科室,全面掌握了构造研究及应用在业务中的覆盖情况,为后续工作明确了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同时,对四川盆地构造演化、现有盆地级构造成果及沉积相成果进行了详细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研究资料,为模型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背景信息。此外,还对国内外盆地级构造建模技术及应用实例进行了广泛调研,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为项目技术选型提供了参考。对西南油气田构造建模相关系统现状和软件使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勘研院盆地地震解释项目库等,详细了解了软件的功能和数据存储情况,为数据整合和模型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2. 数据梳理与评估精准细致:精心梳理了构造建模所需的各类数据清单,涵盖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地震解释层位数据、地震解释断层剖面数据、地震解释断层平面数据、井筒数据等多种类型。明确了数据的来源渠道,主要来源于勘研院地物所、盆地解释项目库、相关项目用户、物探院解释项目库、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同时,对数据的品质进行了严格评估,通过对多条二维格架剖面和多个三维工区资料品质的调研分析,将资料分为三个类别,一类为层面连续易追踪、断裂易识别;二类为层面较连续、可追踪、断裂可识别;三类为层面连续性差、可追踪性差、断裂无法有效识别。经评估,三维资料震旦系以上品质均在二类以上,二维格架剖面仅在川东局部地区品质为三类,大多在二类以上,为数据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3. 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完成了全盆地建模技术方案设计,按照平台化设计思想,构建了从数据源、资源层、平台层、应用层到展示层的统一平台总体架构。在数据源层整合了盆地建模所需的各类数据,资源层对数据进行整理和优化,平台层构建了统一建模环境和模型管理应用环境,并融入梦想云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实现了模型的应用和展示功能。同时,完成了全盆地建模实施方案设计,制定了“总体规划、分区块实施、分层位实施、分小组实施、分阶段实施”的“一总四分”方案。总体规划明确了建设目标为平面范围 17.8 万 km²,纵向 26 个层位,依据格架解释剖面全盆地统层,并根据资料覆盖状况设计了不同精度要求,如三维覆盖区精度不低于 600m×600m,二维覆盖区精度达到二维最大覆盖密度。分区块实施依据勘探热点、三维地震覆盖率、解释成果成熟度优化实施顺序,确定了区块实施的先后顺序。分层位实施根据现有构造成果,优先建设热点层和资料成熟层,同时全盆地层面模型与区块重点层实体模型同建。分小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组对各区带地质状况和成果资料状况的熟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分阶段实施将项目分为试点建设、复制推广、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如试点建设阶段第一年要建立全盆地 9 层构造层面模型和建成川中一定面积的纵向完整的构造实体模型等。

  4. 模型构建与验证扎实有效:成功完成了双鱼石 750km²示范区共 6 个层组的构造实体模型搭建工作。在建模过程中,编制了盆地建模预备数据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应用进行了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模型的构建,有效验证了盆地建模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制定了盆地建模各阶段工作量量化标准,为后续全盆地建模工作提供了工作量估算和资源配置的参考依据。

    三、项目成果

    (一)需求与数据成果

    通过对四川盆地基础地质状况(构造演化、油气分布)和业务的深入调研,清晰地梳理出西南油气田对盆地构造实体模型及相关技术功能环境的迫切需求。同时,全面梳理了四川盆地全盆地建模主要数据清单,详细搞清了数据的来源及品质状况,为盆地建模工作筑牢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确保建模工作能够基于准确、可靠的数据展开。

    (二)架构与技术思路成果

    成功建立了全盆地建模顶层设计的主要架构体系,涵盖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和数据架构。总体架构参照梦想云平台架构体系,分为数据集成、服务集成、应用交互三层,实现了对各类建模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功能的合理调用。技术架构从数据源、资源层、平台层、应用层到展示层进行设计,各层之间协同工作,为模型构建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数据架构通过统一数据集成、整理和存储,实现了盆地构造模型平台的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应用。同时,设计了“三境一视”的总体技术思路,即基于盆地建模数据准备、全盆地实体模型构建、模型后期应用三个阶段,规划设计了盆地模型准备环境、建设环境和应用环境,并明确了各环境的功能要求,如模型准备环境实现建模数据质量规范化及完整化,建设环境实现零散地震解释成果向盆地级完整构造实体模型的转换,应用环境以模型为载体实现多种信息融合和功能应用,为盆地建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三)实施方案成果

    精心编制的四川盆地构造实体建模“一总四分”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体规划确保了建设目标的明确性和标准的统一性,使各阶段工作能够紧密衔接,避免了无效工作的产生。分区块实施根据不同区块的特点和数据支撑情况,合理安排建模工作,保障了建模数据能够有效支撑模型建设,同时降低了技术操作难度。分层位实施结合现有构造成果和勘探需求,优先建设关键层位,使阶段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了工作效率。分小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组对各区带地质状况和成果资料状况的熟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分阶段实施清晰地界定了每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和预期成果,有效降低了项目风险,确保项目能够稳步推进。

    (四)模型建设与验证成果

    成功建成的双鱼石 6 层构造实体模型,充分验证了技术思路与工作流程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性。在建模过程中,建立了盆地建模各阶段工作量化标准,为后续建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工作量估算方法。通过对全盆地建模工作量的全方位评估和优化实施,合理节约了成本,确定了项目概算投资额,为项目的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项目管理

    (一)经费管理

    项目经费管理严格规范,经费使用严格遵循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各项费用支出合理合规。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笔费用的支出,确保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组织管理

    项目建立了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由项目经理统一管理,同时设立副经理、技术总监和技术指导等关键岗位。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目标和计划进行。项目副经理负责质量控制工作,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成果的质量。技术总监和技术指导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经验,负责项目技术路线的设计和多专业协同管理,确保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人员分别承担着实验区建模、基础数据调研、数据梳理、架构设计等具体研究工作,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紧密协作,共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持续推进并取得更大的成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加速开展四川盆地全盆地建模的功能环境建设,打造一个专业、高效的技术功能环境,为全盆地建模及应用提供坚实的支撑。其次,尽快成立盆地建模领导与质量控制小组以及盆地建模专题技术小组,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最后,依据设计方案,迅速启动川中地区试点区块盆地构造实体模型建设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检验和完善模型,切实落实构造实体模型对勘探业务的支撑效果。同时,注重培养盆地建模技术团队,通过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后续全面推进盆地实体模型建设储备充足的技术骨干人才。

    (二)项目愿景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全盆地构造实体模型有望成为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工具,为深入认识盆地地质构造、优化勘探开发方案、提高油气资源采收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助力西南油气田在油气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推动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四川盆地构造实体模型建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继续努力,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油气勘探开发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京ICP备18044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