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的 “AI 能源梦”:在挑战中探寻新出路

在科技与能源深度交融的当下,石油巨头们怀揣着 “AI 能源梦”,试图在新赛道上续写辉煌,却遭遇了诸多波折,其中,DeepSeek 的出现,更是给他们的计划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大型石油公司,曾经与轻资产、高速增长的硅谷世界截然不同。如今,面对化石燃料供过于求,炼油利润率大幅下降的困境,它们把未来业绩的部分希望寄托在了为美国科技巨头提供人工智能竞赛所需能源上。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壳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原油消费终将达到峰值,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天然气发电需求的增长,试图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

雪佛龙首席执行官 Mike Wirth 指出,DeepSeek 的出现凸显了全球对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竞争的激烈与紧迫。尽管如此,石油巨头们依旧看好人工智能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趋势。埃克森美孚首席执行官 Darren Woods 也表示,公司在满足数据中心对低碳电力不断增长的需求方面占据有利地位。

然而,DeepSeek 的横空出世给石油巨头的 “AI 能源梦” 泼了一盆冷水。这个低成本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性能可与 OpenAI 和 Meta Platforms 的模型相媲美,但其耗电量却只有科技巨头 AI 模型的一小部分。这一优势可能会大幅削减对昂贵且耗电量大的数据中心的需求,而石油巨头们原本指望通过满足这些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来实现新的增长。

从市场表现来看,石油巨头们的处境并不乐观。能源股在标普 500 指数中仅占 3.2%,不到十年前水平的一半。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壳牌的股价表现均低于各自的基准指数,估值折价明显。它们的低估值,一方面源于过去沉迷于资本支出,尤其是预算超支的大型项目,拖累了股票回报;另一方面,投资者对股息和回购的可持续性存在担忧,毕竟能源转型的浪潮下,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与大型科技公司稳定的现金流相比,化石燃料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这也是其一大劣势。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石油巨头面临着诸多具体挑战。

  1. 投资决策困境:过去在大型项目上过度的资本投入,导致资金被大量占用。许多项目预算超支,在 2010 年代吞噬了数十亿美元,后续多年都在拖累股票回报。这使得当下石油巨头在规划新投资方向时,变得极为谨慎。以埃克森美孚为例,尽管看到了人工智能能源领域的潜在机遇,但过往投资失误的阴影仍在,难以迅速做出大规模的新投资决策,担心再次陷入投资泥沼。
  2. 技术转型难题:能源转型要求石油巨头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向低碳能源技术领域迈进。然而,这些公司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积累不足。在开发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时,面临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的问题,导致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影响了其在低碳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3. 市场需求变化快: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能源市场需求变化迅速。消费者和企业对清洁能源的偏好逐渐增加,传统石油产品的市场份额面临被挤压的风险。同时,像 DeepSeek 这样的技术突破,又可能改变人工智能领域的能源需求结构。石油巨头难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业务布局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节奏。
  4. 政策法规压力:全球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纷纷出台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石油巨头面临着巨大的合规压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满足政策要求。部分国家对碳排放征税,这直接增加了石油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业务以符合政策导向,还可能面临市场准入受限等问题。

即便面临重重挑战,石油巨头们也没有放弃 “AI 能源梦”。它们不想与大型科技公司竞争,而是选择加入。雪佛龙计划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满足亚马逊、Meta 等超大规模企业的特定需求;埃克森美孚则专注于通过碳捕获业务提供低碳电力;壳牌也在利用自身的太阳能、电池存储部门以及新收购的天然气厂,试图在人工智能能源领域分得一杯羹。

正如 Edward Jones & Co. 驻圣路易斯的分析师 Nick Hummel 所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美国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现在困难重重,但对于石油巨头来说,这个市场的利润和规模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大型能源客户和超大规模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热情不减,这也给了石油巨头们继续坚持的动力。

在这场充满变数的 “AI 能源梦” 之旅中,石油巨头们需要不断调整战略,适应市场的变化。或许,在未来,它们能够找到科技与能源的完美契合点,成功实现转型,书写新的辉煌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石油巨头们如何在挑战中破局,在机遇中前行。

京ICP备18044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