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井筒数字孪生:油气开采的智能变革

一、当油气开采遇上数字孪生

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发生着深刻变革。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像俄乌冲突就使得欧洲的能源供应版图大幅改写,传统油气输送路线受阻,能源价格如坐过山车般起伏不定;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深入人心,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油气行业无疑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数字孪生技术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照亮了油气开采升级之路。所谓数字孪生,简单来讲,就是为真实的物理实体打造一个数字化的 “克隆体”,这个 “克隆体” 可不是徒有其表,它依托海量数据与先进算法,实时反映物理实体的状态、性能,甚至能精准预测未来走向。
对于油气开采而言,井筒数字孪生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井筒,作为油气从地下奔赴地面的 “专属通道”,其工况复杂多变,开采难度日益增大。以往,凭借经验与常规监测手段,犹如雾里看花,难以精准把控。但有了数字孪生技术赋能,就能构建出井筒的虚拟模型,将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实时映射其中,让井筒的 “健康状况” 一目了然,运维决策也有了科学依据,开采效率、安全性、经济效益都能更上一层楼。

二、揭开井筒数字孪生的神秘面纱

(一)数字孪生基础概念

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像是现实世界物体或系统在虚拟空间中的 “克隆体”。它可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传感器采集物理实体全方位的数据,像温度、压力、振动频率等,然后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虚拟模型中。虚拟模型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动态更新,从而精准反映物理实体当下的状态、性能。打个比方,就如同给一座桥梁在电脑里建了个一模一样的 “数字分身”,现实中的桥梁一旦遭遇大风,出现轻微晃动,虚拟桥梁也会同步呈现晃动状态,甚至能依据算法预测晃动幅度是否安全,要不要采取加固措施。这种虚拟与现实之间紧密的交互、映射关系,就是数字孪生的魅力所在,它打破了传统认知局限,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洞察物理世界的细微变化,为优化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二)井筒数字孪生的独特内涵

聚焦到井筒领域,井筒数字孪生更是有着非凡意义。大家知道,井筒深埋地下,内部环境极端复杂,既有高温、高压的恶劣工况,又有腐蚀性流体的侵蚀,还有地层应力的持续作用。传统手段下,想要摸清井筒内部的真实情况,简直如同 “盲人摸象”。而井筒数字孪生技术登场后,局面就大不一样了。它先是利用高精度建模软件,依据地质勘探数据、钻井设计图纸等,构建出井筒的精细三维虚拟模型,从井筒的外形结构,到内部套管的布局、油管的走向,都栩栩如生。接着,通过部署在井筒各处的传感器,像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源源不断地将井筒内的实时数据传输回来,注入虚拟模型之中,让模型如同被注入灵魂一般 “活” 起来。如此一来,操作人员坐在监控室,就能直观看到井筒内部设备的运行状态,像是抽油机的冲程、冲次是否正常,泵的压力有无波动,一旦出现故障隐患,系统还能提前预警,运维团队便能及时精准出击,大大提升油气开采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效率,堪称油气开采迈向智能化的核心利器。

三、井筒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支撑

(一)数据采集与传输的 “触角”

数据采集是井筒数字孪生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基础环节。就如同人体的神经末梢,各类传感器宛如敏锐的 “触角”,分布在井筒的各个关键部位,从井口到井底,全方位捕捉着丰富多样的信息。压力传感器,如同坚守岗位的卫士,严密监测着井筒内流体的压力变化,无论是原油开采时的油压波动,还是注水过程中的水压调整,任何细微的压力异动都逃不过它的 “眼睛”,为预防井筒破裂、泄漏等安全隐患提供关键预警;温度传感器则实时感知着井筒环境的冷暖,在高温地热区域或是油气开采引发的温度变化场景下,精准反馈温度数据,助力判断井下设备的耐热性能是否达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流量传感器专注于井筒内流体的流量监测,精确计量油气、水等介质的流速与流量,如同给井筒的 “血液循环” 装上了精密流量计,为优化开采方案、调配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这些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要想发挥作用,还得依靠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当下,光纤通信以其超高的传输速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成为井筒数据传输的主力军。它如同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从地下深部快速、稳定地输送至地面控制中心。同时,无线传输技术,如 5G 网络,也在逐步崭露头角,凭借其灵活性与便捷性,在一些特定场景下补充光纤网络的不足,实现对移动设备、临时监测点的数据收集,确保数据传输无死角,让井筒的实时状态能够即时呈现在操作人员眼前,为后续的分析、决策争取宝贵时间。

(二)建模与仿真的 “魔法”

有了海量精准的数据,如何将其转化为直观可用的信息,建模与仿真技术就派上了用场,这堪称数字孪生的 “魔法” 环节。专业的建模软件,像是 3DMAX、SolidWorks 等,依据地质勘探资料、钻井设计蓝图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精心雕琢出井筒的高精度三维虚拟模型。从井筒的宏观外形,那笔直或略带弧度的井身,到微观细节,如管壁的厚度、螺纹的样式,都精准还原,仿佛将真实井筒 “克隆” 到了电脑屏幕之中。
而仿真模拟更是赋予了这个虚拟模型 “预测未来” 的超能力。借助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与物理引擎,仿真软件能模拟出不同工况下井筒的反应。在油气开采方案调整时,通过输入新的产量目标、注水参数等,模型便能迅速模拟出井筒内压力分布、流体流动状态的变化,预测是否会出现砂堵、气侵等异常情况;在设备维护场景下,模拟更换零部件、调整运行频率后,井筒整体性能的提升效果,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操作人员得以在虚拟世界中先行试验,规避现实中的试错成本,真正实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让井筒运维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预防。

四、它在油气开采中能做什么?

(一)助力开采规划 “未卜先知”

在油气开采的前期筹备阶段,井筒数字孪生模型就如同一位 “先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依据地质勘探数据、周边油井开采历史等海量信息,运用智能算法,提前勾勒出井筒周边油气资源的分布蓝图,为开采方案制定提供精准导航。比如在规划钻井轨迹时,模型能模拟不同轨迹下的地层穿透难度、油气层接触效果,筛选出最优路径,避免钻井过程中的卡钻、漏失等风险,大幅提升钻井成功率;在确定开采方式,像是选择自喷采油还是机械采油时,通过孪生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井筒内流体流动、压力变化,结合经济效益分析,敲定最佳方案,既保障油气高效开采,又能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真正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

(二)实时监控保障安全生产

在油气开采的漫长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井筒数字孪生则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借助密布于井筒各处的传感器,它对井筒内压力、温度、流体流速等关键参数,以及抽油机、泵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地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压力骤升,可能预示着井筒即将发生堵塞或者地层出现异常高压,系统会立即触发警报,通知运维人员及时排查处理;若温度异常升高,或许是井下设备故障发热,或是地层热流变化,同样能第一时间发出预警,避免设备损坏、油气泄漏等严重事故。这种实时、精准的监控预警机制,如同给油气开采作业穿上了一层 “防护服”,全方位守护人员生命与设备资产安全。

(三)设备维护的 “智能管家”

井筒内设备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强腐蚀的恶劣环境,极易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传统的定期维护方式往往存在过度维修或维修不及时的弊端。而井筒数字孪生凭借对设备运行数据的持续收集与深度分析,摇身一变成为设备维护的 “智能管家”。它依据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精准预测设备各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故障风险概率,提前规划维护时间节点与具体检修内容。例如,通过分析抽油机的冲程、冲次变化趋势,结合历史故障数据,预判抽油机连杆、轴承等部件何时需要更换,合理安排检修计划,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停产。如此一来,既能延长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更新成本,又能将停机时间缩至最短,保障油气开采作业的连续性,为企业节省大量运维资金,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行业应用案例与成效

在全球油气行业,众多企业已抢先尝到了井筒数字孪生技术的 “甜头”,开启智能化开采新篇章。
海外方面,壳牌在其位于尼日利亚的浮式储油卸油装置 “Bonga Main” 号上部署结构化数字孪生技术,成功替代传统保守的模拟估计,精准评估资产剩余寿命,延长安全运行周期,同时在挪威的 Nyhamna 天然气处理中心,借助数字孪生实现生产系统实时优化控制,能耗显著降低。BP 于 2023 年在墨西哥湾的 Argos 平台运用动态数字孪生技术,连接复杂数据与 3D 模型,操作人员远程操控即可访问实时数据,决策效率与安全性大幅跃升,原油采收率也显著提高。
国内,新疆油田公司打造的地面工程建设数字孪生体系涵盖企业级到部件级,场站级应用中,通过三维模型与实时数据融合,精准模拟工艺流程,提前优化工艺参数,让 11 家生产单位、39 个站库高效运行,数据总量达 3TB,大幅提升工程交付效率与运维管理水平;捷瑞数字的 “析岩 - 井下数字孪生平台” 集成动静参数,为油气开发全流程赋能,某油田应用后,人员成本锐减,产量预测、井筒积液量预测精准度飙升,采收率显著提升,运维决策有了科学 “大脑”。这些实例无一不彰显出,井筒数字孪生正重塑油气开采,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安全可持续发展的 “金钥匙”。

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瓶颈待突破

尽管井筒数字孪生前景广阔,但前行之路仍布满荆棘。高精度建模方面,要精准还原井筒复杂的地质结构、内部设备细节,面临着数据处理量大、模型构建复杂等难题。以深海油气开采井筒为例,其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既有软黏土又有硬岩石层,建模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地质参数,稍有偏差,模型与实际工况就会相差甚远,导致后续决策失误。实时数据处理同样压力山大,井筒开采过程中数据海量产生,现有的数据处理算法在面对高频、多源数据时,处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容易出现数据拥堵、延迟,使操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井筒最新状态。此外,在复杂环境适应上,如高温、高压、高腐蚀的井筒深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极易受损,信号传输受阻,保障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数据稳定传输成为亟待攻克的难关,这些技术瓶颈限制着井筒数字孪生的大规模普及与深度应用。

(二)人才短缺的困境

数字孪生作为新兴前沿领域,横跨多学科知识,要求从业者既懂油气开采专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科学、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技术。当下,这种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掣肘。高校相关专业设置多聚焦于单一学科,油气专业学生编程、建模能力薄弱,计算机专业学生又缺乏油气行业背景知识,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内部,在职人员转型困难,重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本高,时间长。为破局人才困境,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诸如 “油气数字孪生工程” 等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携手,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联合科研项目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学习成长通道,提升员工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能力,充实专业人才队伍,为井筒数字孪生技术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

七、展望未来:无限潜力待释放

展望未来,井筒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前景宛如星辰大海,充满无限可能。随着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井筒数字孪生的精度、实时性与智能化水平将迈向新高度。在新能源开采领域,像地热井、页岩气井等复杂工况下,数字孪生有望助力攻克开采难题,实现高效、安全的资源开发;在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方面,它将与地质勘探、油藏工程深度融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油气开发数字生态系统,从油气藏的精准描述,到开采方案的动态优化,再到地面工程的智能管控,全方位提升油气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预见,井筒数字孪生必将在能源变革浪潮中持续发力,为全球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注入澎湃动力,开启油气开采智能化、高效化的全新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技术为人类能源事业带来的更多惊喜与突破。

京ICP备18044876号